紡織品摩擦牢度沾色原因分析
定型機、涂層機專業(yè)生成廠家無錫前洲興華機械2021年5月19日訊 紡織品在日常的服用過程中由于人肢體的運動導致不同織物經常發(fā)生摩擦作用,尤其是當人們穿上深淺色搭配的服裝后,深色織物的耐摩擦顏色堅牢度要足夠防止經長時間服用后轉移到淺色織物上。
為了考核紡織品的耐摩擦色牢度,目前,一般采用GB/T 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的試驗方法來對紡織品摩擦色牢度進行測試,該方法通過對標準白布的沾色程度進行評價來判斷紡織品的耐摩擦色牢度。盡管方法簡單、實用和普及,但對摩擦沾色的成因探討卻較少。
本文通過對白布沾色區(qū)域和試樣纖維成份的顯微鏡觀察分析,從機理上分析了沾色的成因,從而希望對提高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有所幫助。
試驗
1.1試驗材料
樣品:本試驗選用了日常試驗中的2種經摩擦試驗后出現沾色的樣品(滌綸和萊賽爾的混紡織物)。
棉布:符合GB/T 3920-2008規(guī)定的要求。
蒸餾水:符合GB/T 3920-2008規(guī)定的要求。
1.2試驗設備
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機:保持恒定的壓力,符合GB/T3921—2008規(guī)定的要求。CU-2型纖維顯微圖像檢測分析儀,放大倍數100倍~500倍。天平:精度為0.01 g。
1.3摩擦牢度試驗步驟
按照標準方法的規(guī)定制備好樣品,將試樣夾持在摩擦臺上,然后分別將標準干摩擦布和規(guī)定含水率的濕摩擦棉布夾持在摩擦頭上,氣動機器進行規(guī)定次數的往復摩擦。
1.4顯微鏡觀察試驗步驟
分別剪取圓形沾色區(qū)域的棉布樣品和試樣樣品,用哈氏切片器切片然后使用顯微圖像檢測分析儀進行觀察拍照。
1.5試驗結果和分析
使用圓形摩擦頭分別對起絨和斜紋織物試樣進行摩擦試驗,試驗棉布沾色(左邊是干摩擦,右邊是濕摩擦)圖片經放大后見圖1和圖2。從圖片上可以發(fā)現,濕摩擦沾色情況一般比干摩擦沾色情況嚴重,在實際檢測過程中,絕大數樣品符合這個規(guī)律。分析原因,主要與以下兩點相關:
1)濕摩擦過程中,染料經潤濕后更容易發(fā)生從試樣到棉布之間的遷移(圖1);
2)濕摩擦過程中,試樣表面的纖維毛羽經摩擦作用后容易發(fā)生脫落,脫落的纖維經潤濕后在往復摩擦中更易發(fā)生糾纏,繼而形成小球,小球脫落轉移到了棉布上,客觀上也增加了棉布的沾色(圖2);
在探討摩擦導致沾色的成因的時候,以往更多的傾向認為是染料發(fā)生了轉移。為了探討這個問題,對棉布沾色區(qū)域進行剪取和顯微鏡放大觀測,分別可以拍攝到沾色區(qū)域的微觀圖像(圖3和圖4)。
從圖3中可以發(fā)現棉布沾色區(qū)域有黑色光滑棒狀纖維,由于不是棉纖維(無扁平帶狀扭轉特征),因此它是外來的異性纖維,進一步分析,可以判斷異性纖維來自試樣。從圖3中還可以發(fā)現沾色區(qū)域的微觀顯微圖像中還存在黑色的顆粒(見紅色圓圈),在顯微分析過程中發(fā)現黑色顆??梢栽谳d玻片上移動。經分析,這是染料顆粒,也來自試樣。
圖4是棉布沾色區(qū)域(試樣為藍色斜紋織物)的顯微圖片,從圖4中可以發(fā)現,有部分棉纖維為藍色,由于不是外來的異性纖維,因此,應是被從試樣上轉移下來的藍色染料染成了藍色。這就說明,染料轉移也是發(fā)生摩擦沾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語:
經對試樣進行摩擦試驗和對沾色區(qū)域的微觀分析,紡織品經摩擦試驗后發(fā)生顏色轉移主要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染料發(fā)生了轉移,尤其是樣品經潤濕后,染料更容易發(fā)生轉移,這也是濕摩擦色牢度普遍比干摩擦色牢度差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染料發(fā)生了轉移,可能對另外一種樣品表面的纖維進行上染;也可能難以上染,從而以顆粒狀滯留在另一樣品的表面。
二是纖維在摩擦力作用下發(fā)生了脫落,從一個樣品轉移到了另外一個樣品之上。
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差,有可能受這兩個方面的影響,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因素為主,如染料轉移和上染為主。
綜上所述,提高紡織品的耐摩擦色牢度,首先要著力提高紡織品染色的固色程度;另外要對紡織品表面的浮色進行充分的洗滌;最后,紗線表面毛羽應牢固不易脫落。